看完 兩季最美和聲, 也來說說我的感想:
1。編曲:真是給老蕭小小的年記騙了。看了他 從第一季一路走下來的表現,我很理所當然的就期待,他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。會在最美的舞台嘗試其他的音樂想法,好好的玩一下音樂。沒想到,因為他年紀的誤導,我錯得有點離譜了。
在第二季裡,我發現,循序漸進式的進步,不是他的風格。他是跑著,跳著,橕著髙桿的在飛騰。第一季唱了一首對位歌(是否+Love Is Over ),第二季就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神編曲: 《Autumn Leaves+你怎麼捨得我難過》。 舉一反三才是他的形容詞啊。
連想到最近看到一些人,對他新專的看法。我想説 他這種快速跳躍的前進速度,跟本就是在挑戰聴眾的接受能力。能不能接受,願不願意接受,也就要看個人的意願了
2。音樂/舞台的想法:這個管太多的小孩,在第二季,給我們看到他 掌握/控制舞台的想法和能力。不再滿足於 第一季只是透過燈光或土豪金來營造舞台氣氛, e.g.《千言萬語》,《怒放的生命》。這次他大手筆的把整個管絃樂搬上來。像迪士尼 Fantasia 電影裡的小魔術師一様,讓音樂整個都跳起來了。 然後,在那一個關鍵點,轉過身來。一聲長長的 'Now ~~~ you say ...', 直接打進你心裡。很戲劇性的,有沒有?
其實在那以前,有很多地方,他可以早點進來,可以多唱一點。可是他譲觀眾一直等。等到我們都覺得他也許不會唱了,然後豪不猶豫的在那個最戲劇性的時刻,昂首髙歌,讓你無招架之力。這是一兩撥千金的手法啊。
在這裡,可以看到他 想怎麼玩音樂的心態。他不但要玩,敢玩,他想玩得很大。
再連想到他的新專輯,試問《跟我玩》那種歌詞,幾個所謂大咖或想成為大咖的華語歌手敢寫,敢唱?實在是太沒有文化,太阿飄了。

可是老蕭想玩,敢玩。他唱得很快樂,很理所當然。他再一次的要挑戰華語歌壇對歌詞的成見。也許你不會喜歡,可是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心態。
3。最美和聲跟新專的互相激盪
真的要感謝 最美和聲 這個舞台,給了老蕭一個很好的音樂教室,讓他沒有顧慮的盡情嚐試。
他玩了一季的心得,在新專輯裡很明顯的看得出來。然後 他把做完新專以後的一些新想法,在第二季的舞台上,一個,一個的再去試。
新専裡的一點 rap,一些舞蹈,他整理了一下,給我們看到了大膽又精彩的《I want you》。
在《The Song》的花絮裡,我們看到他在指導整個管絃樂隊。要是他可以一分為二,除了唱歌,管絃樂的指揮,其實也會是他。在最美的《Cry Me a River》,他馬上就來了。
條件好的音樂人一大把,很少人能長期的一再超越自己。老蕭説他要再唱個40, 50年。這兩季最美看下來,我很開心,也很放心。因為他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 他的認真,勇敢,和求進的心態。
在音樂這條漫長的路上,要一再超越自己,他這樣勇敢認真的不斷嘗試,改善, 再嘗試再改善的玩法~deliberate learning~ 正是現在一些學者一致認為,最能區別很好的 和 最好的運動員/藝術家的關鍵。(這個可以參考Tiger Wood 為什麼一而再,再而三的改變他打球的方法,去追求更進一歩的成績。)
做老蕭的粉,我現在唯一要擔心的是 ~ 我對音樂的接受力,趕不趕得上他接下來的轉變和成長。 不過話説回來,音樂是他的專長,如果他不能用音樂,繼續挑戰我去認識/欣賞更多不同的音樂,那追他和追其它的歌手又有什麼分別。
所以老蕭你就放心去做吧。如果你下次端出來的音樂,真的 真的 不是我的菜,我可以繼續 re我喜愛的。然後等你端出更新的,我能產生共鳴的音樂! 就像馬克吐溫(Mark Twin) 評新英格蘭(New England) 的天氣一樣:你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天氣,就再等個1分鐘吧! 我有信心,我會等的。
【版工註: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,請勿任意轉載】
【版工註:加精理由】
1. 點出蕭敬騰「舉一反三飛騰式的進步」,「想玩和敢玩音樂與舞台」二大特點,
2. 簡單幾句就把大家對於《Cry Me A River》的驚豔和震撼傳神描述.同時,這場表演的手法用「四兩撥千斤」的確是最適切的形容.
3. 點出兩季最美和聲與新專輯緊密的連結關係,這是研究蕭敬騰的音樂美學最近的思路---「找出幾段相近且重要的 演出/學習 歷程之間的關係」.
4. 這些觀察很多人都提過,但沒有人總結得像這篇文章這麼精闢、舉例這麼有力道.而且文筆流暢,非常易讀.
【The Song】◆總目錄◆
【最美和聲2】◆總目錄◆
[
本帖最後由 BluePoppy 於 2014-7-22 22:33 編輯 ]